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
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
配合校、院及系之宗旨,本所以培育高階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發人才為宗旨。
本所承襲原資訊工程研究所與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大部分師資,具有堅強的師資陣容,先進的研發設備,廣泛的研究領域,例如,演算法與計算理論、生物資訊、密碼與資訊安全、資料庫與資訊處理、作業系統與即時系統、分散式系統、SOC 與嵌入式系統、計算機結構、程式語言、軟體工程、人工智慧等。本所有多位教授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,擔任國際期刊編輯及國際會議議程委員,重要國際學會 (IEEE、ACM 或 IEE 等) 的 Fellows。本所與國內外產學研機構聯繫密切,獲得相當多的研究經費補助。本所的教授參與多項大型研究計畫,例如國科會卓越計畫、後卓越計畫與國家型計畫等,研究成果傑出,對學術與產業有極大的貢獻。
本所現正加強組成研究群以發揮整合的力量,增加跨領域合作、加強聘任國際級的學者任教、招收優秀的國際學生、加強國際合作,為將來的資訊領域研究與發展有所貢獻。
研究群 | 研究主軸 | 成員 |
演算法 | 計算機方法、組合最佳化、視訊影像處理、平行計算、計算理論、演算法分析、資料安全、機器學習理論 | 蔡錫鈞、譚建民、陳榮傑、蕭旭峰、洪瑞鴻 |
程式語言 | 編譯器、編譯最佳化、虛擬機器、二元碼轉譯技術程式語言語意研究、程式驗證、物件導向方法論、軟體發展環境、通用型圖形處理器之編譯與優化、腳本語言、虛擬機器 | 楊 武、游逸平、單智君、王豐堅、黃世昆、黃俊穎、洪瑞鴻 |
作業系統 | 作業系統設計、通訊中介軟體、分散演算法、網路遊戲平臺、網路環境模擬、服務導向計算、記憶體與儲存系統 | 袁賢銘、吳育松、楊 武、張立平、嚴力行、黃俊穎、洪瑞鴻 |
嵌入式系統 | 應用處理器系統、低功率系統、自動化電路設計、多核心晶片系統、異質多核心系統、嵌入式儲存系統、系統軟體工具、記憶體架構 | 陳添福、吳凱強、游逸平、楊 武、林盈達、蔡淳仁、單智君、張立平、鍾崇斌、曹孝櫟、范倫達、許騰尹 |
電子設計自動化 | 電子設計自動化演算法、生物晶片設計自動化、智慧車輛、智慧電網、物聯網及系統單晶片之電腦輔助設計、多核心平台之平行計算應用、可靠可信式系統設計 | 李毅郎、吳凱強 |
人工智慧 | 人工智慧遊戲、演化計算、模糊理論、類神經網路、人機介面、專家系統、資料探勘、自然語言處理、最佳化問題與應用 | 孫春在、胡毓志、蔡錫鈞、蕭旭峰、蔡淳仁、陳穎平、蔡文祥、吳毅成、王才沛、彭文孝、李嘉晃、黃世強、黃國源、洪瑞鴻、王協源、邱維辰 |
智慧環境 | 感測技術、穿戴式技術、物聯網、行動計算、雲端計算、資料探勘、機器學習、人工智慧、大數據分析、影像辨識、智慧生活環境、電子化醫療系統、智慧運輸系統 | 曾煜棋、陳 健、王國禎、易志偉、袁賢銘、林甫俊、王協源、曹孝櫟、李毅郎、蔡文祥、王昱舜、黃世強、莊仁輝、王豐堅、嚴力行、陳冠文、李奇育、張永儒、邱維辰 |
雲端計算 | 虛擬化技術,雲端作業系統,分散式計算、平行計算、容錯計算、資料中心架構與網路技術,服務導向軟體架構 | 陳 健、王國禎、蔡錫鈞、黃俊龍、袁賢銘、林甫俊、游逸平、王協源、趙禧綠、單智君、楊啟瑞、林一平、王豐堅、陳添福、林寶樹、李奇育、洪瑞鴻 |
巨量資料與資料探勘 | 資料探勘、巨量資料處理、機器學習、社群資料處理與探勘、雲端運算、多媒體資料處理、行動資料處理、網際網路資料處理、資料庫系統 | 施仁忠、王國禎、胡毓志、蔡錫鈞、林文杰、蕭旭峰、易志偉、黃俊龍、袁賢銘、林甫俊、王協源、曾新穆、曹孝櫟、李毅郎、彭文志、范倫達、彭文孝、荊宇泰、林一平、王昱舜、張明峰、莊榮宏、曾文貴、王豐堅、林寶樹、洪瑞鴻、邱維辰 |
資訊與網路安全 | 密碼學、安全計算、隱私防護、系統安全、軟體安全、網路安全 | 蔡錫鈞、陳玲慧、林甫俊、吳育松、楊 武、林盈達、陳志成、蔡文祥、陳榮傑、林一平、曾文貴、謝續平、黃世昆、林寶樹、黃俊穎、李奇育、王協源 |